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专家谈 » 精子生殖学术讨论

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丰富发展-辅助生殖技术-福建捐精

2023-04-12 13:49:23 点击数:

辅助生殖技术对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丰富发展

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是中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医学对于人体正常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论总结,以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为总纲,又有“天癸”“肾-天癸-冲任-胞宫”和“七七年龄理论”等对其深层含义进一步分别阐述,构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。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,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也日渐成熟,国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了对中医“肾”实质的探讨,相继提出了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、性腺、甲状腺轴以及免疫系统等所谓中医“肾”功能的物质基础,但始终未全面阐释“肾主生殖”的科学内涵。随着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的科学内涵得到不断扩展和丰富。

(一)现代生殖医学与中医学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内在联系

中医的肾-天癸-冲任-胞宫的生殖轴理论与西医学的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生殖理论极为相似。

中医学肾-天癸-冲任-胞宫的生殖轴理论认为, “肾藏精”是“肾主生殖”的基础。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。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,与生俱来,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。“人始生,先成精”(《灵枢·经脉》),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”(《灵枢·决气》),“精合而形始成,此形即精也,精即形也”(《景岳全书·小儿补肾论》)。肾精的生成、贮藏和排泄,对人类的整个生殖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,这种作用需通过天癸而发挥。天癸源于先天,藏之于肾,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,是促进人体生长、发育和生殖的物质,是促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,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,天癸逐渐成熟,才能促进男精与女血的产生,人体的生殖能力逐渐增强。随着年龄的变化,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,天癸也逐渐减少,生殖能力逐渐减弱,直至丧失。可见,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、天癸所主导,肾精的盛衰、天癸的盈亏直接决定了人体的生殖能力强弱。天癸充盛后,冲任二脉功能正常,任脉聚全身精血津液,冲脉聚脏腑之血,二脉相资,血溢胞宫。肾、精、气、血直接参与孕育的生理活动。

现代生殖医学认为,人体具备生殖能力的前提是性腺功能的成熟,在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调节下,女性卵巢周期性分泌性激素、月经规律来潮,以及男性睾丸分泌性激素、正常的遗精。这些生殖生理功能与中医学中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,“天癸”学说不谋而合。

现代生殖医学认为:

1.在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,促卵泡激素(FSH)与黄体生成激素(LH)是主要调控激素。卵巢性激素与卵泡发育、成熟,排卵及黄体萎缩密切相关,其分泌受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、自分泌调节及各类调节因子的调控,从而达到最佳状态。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有赖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正常协调。卵泡发育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,此基础与中医学肾所藏之“精”同属,性腺轴中所分泌的多种激素可以看作是天癸的一部分。肾中先天之精乃孕育的物质基础,人类卵细胞的生成、发育、成熟与肾精充盛密切相关,以肾中所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,肾精不足、天癸不充是卵泡发育障碍的基本病机。月经正常是卵细胞能够正常发育、成熟及排出的外在表现,同时也是形成胎孕的前提条件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女子进入青春期,只有肾之精气充盈,天癸来至,冲任通盛,经行调畅,才能产生优质的卵细胞,为孕育胎儿做好准备。反之,肾脏精气虚衰,天癸少而竭,则经水无以行,卵细胞无以生,出现卵细胞发育不良、成熟延迟、萎缩及排出障碍等。另外,肾气系肾精所化,肾气分为肾阴、肾阳,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、运动、兴奋和化气的功能,卵细胞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肾阳之气的鼓动以使冲任气血调畅,肾气是月经产生的原动力,排卵的关键在肾。可见,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,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,肾精的盛衰对卵细胞的生长、发育、成熟排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2.精子的产生及其正常的功能是男性具备生殖能力的首要条件。精子的发生及其正常的功能依赖众多激素,如促卵泡激素、黄体生成素、生长激素、催乳素、抑制素、甲状腺素等。这些激素的功能与中医学“肾”的实质相类似。肾精、肾气的充盛与否又与天癸之至与竭有直接关系。肾气的充实促使天癸充盛,随着天癸的充实,精室产生成熟精子而精液溢泄。肾气虚可导致天癸迟至或天癸早竭,则精室无以产生成熟精子而引起无精子、无精液等病症。肾藏精,主生殖。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、运动、兴奋和化气的功能,肾阳的盛衰决定了精子活力的强弱。当肾精充盛,阳气充足时,推动、激发、温煦作用强劲,肾气充沛,精血旺盛,则精液充足,精子动力强;当肾精乏源,肾阳虚衰,生精功能不足,肾阳鼓动无力,精液无以温煦,则出现弱精子症。

(二)辅助生殖技术对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丰富和发展

1.辅助生殖技术对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延伸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。二七而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。”并且对男子的生殖生理特点作了高度概括,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丈夫八岁,肾气实,发长齿更。二八,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泻,阴阳合,故能有子……八八,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,形体皆极,则齿发去。”女性以7岁、男性以8岁为1个年龄周期记述了男女在生长、发育、生殖功能成熟和衰退的生理变化过程中的特点,突出反映了肾气、天癸、肾精三者在人生理活动和生殖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。也强调了随着肾气的衰竭、天癸的匮乏,人就失去了生殖可能。

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,人们可以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,从相对意义上,将肾精提前储藏起来,利用激素类药物替代,使肾气衰、天癸竭时,生殖仍有可能。如在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功能尚未衰竭之时,促排卵或超促排卵,将卵子取出冻存起来,或将精子冻存起来,或形成胚胎冻存起来。在合适情况下,再体外受精或利用外源性激素促使子宫内膜生长,再行胚胎移植达到受孕的目的。对由于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功能减退出现少精子或少卵子的患者,可用卵细胞单精子注射的方法体外人工受精,形成胚胎,然后胚胎移植达到受孕的目的。从这个层面上,认为辅助生殖技术是对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的延伸。

2.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

超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一环。西医学普遍认为胚胎的质量与发育潜能,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。

(1)改善胚胎的质量与发育潜能:

胚胎的质量与发育潜能与年龄及超排卵有密切的关系。大多认为生殖潜能最旺盛时期是18~25岁,IVF的成功率自30岁以后开始下降,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力及卵泡质量显著下降,导致IVF的成功率进一步下降。年龄≥40岁的患者被公认为卵巢反应不良的对象,而且40岁以上卵巢低反应患者助孕成功率极低。此外,随着年龄的增加,子宫内膜细胞中雌、孕激素受体减少,子宫内膜血流量减少,均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明显下降,另外,子宫的病变如子宫肌瘤和内膜息肉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,对怀孕也产生一定影响。超排卵过程中,由于募集较多卵泡,往往卵泡发育不同步,部分卵泡未达成熟,从而影响了胚胎的质量与发育潜能。

许多医家通过临床辨证及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,认为超排卵时机体特殊生理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肾阴虚为主,或有阳虚,或有脾虚,或有肝郁,或有血瘀。临床上在超排卵过程中,基于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理论,以补肾滋阴助阳为治则,运用中药可改善肾虚症状,有助于卵泡的发育,减少促性腺激素的使用量,提高卵细胞质量,同时减少早发的黄体生成素峰的出现,使得有足够的成熟卵泡以供受精。

(2)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:

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胚泡着床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子宫内膜发育直接影响其容受性,内膜的正常发育必须依赖于正常的激素水平。中医学“种子必先调经” “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”的论述,指出了着床胚泡必先与内膜反应同步的观点。

肾藏精,主生殖,胞脉系于肾,故有“肾以载胎”之说;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胎元之载养全赖于先天之肾气与后天之脾气的相互协调,两者共同维系着正常的妊娠过程。临床上在辅助生殖技术中,常在应用黄体酮维持黄体功能的基础上,辅以补肾健脾、固冲安胎中药,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,提高胚胎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。

也有研究以“肾主生殖”理论为基础,用中药和针灸为治疗方法,采用现代的检测手段,从整体-器官-细胞-分子基因水平初步阐明了补肾中药、补肾针刺法是通过对神经-内分泌代谢和神经-内分泌-免疫网络的调节而达到提高生殖功能的。

综上所述,辅助生殖技术使“肾藏精、主生殖”的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。